攀龙附凤( 攀龙附凤成语的来历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31 06:43:03    


“攀龙附凤”源于《汉书·叙转下》:“午阳鼓刀,滕公厩驺,颖阴商贩,曲周庸夫,攀龙附凤,并乘天衢。”

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,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,他的父母连名字都没有。刘邦原名季,意思是“老三”,直到做了皇帝,才改名为邦。刘邦三十岁时,当了秦朝沛县的一个乡村小吏——亭长。他为人豁达大度,胸怀开朗,做事很有气魄,很多人都和他合得来。当地的樊哙、郦商、夏侯婴、灌婴等,都是他的好朋友。这些人后来也都为刘邦建立汉朝出了大力。

樊哙与刘邦同是沛县人,他原先是杀狗卖狗肉的。娶吕雉的妹妹吕须为妻,是刘邦的联襟,可以说是“附凤”。秦末陈胜、吴广起义后,吓破了胆的沛县县令想趁机投奔陈胜的起义军,派樊哙去叫刘邦来助一臂之力。但刘邦带人赶到时,县令却后悔了。刘邦动员城里人杀了县令,率领几千人马起兵造反。樊哙主动加入,担任了部将。随刘邦入关后,曾怒闯“鸿门宴”,斥责项羽,护卫刘邦脱身,赐爵列侯,号为“临武君”,升任郎中、郎中骑将;刘邦做了皇帝以后,封为舞阳侯,再升为左丞相,死后谥为武侯。

郦商,秦末高阳人,秦二世元年聚众起事,不久即投奔刘邦,定汉中,赐爵信成君,为陇西都尉。刘邦做了皇帝以后,他升任右丞相,被封为曲周侯,谥为景侯。

夏候婴也是刘邦的同乡。他本来是衙门中的一个马夫,每次赶车回来都要到刘邦那里坐一坐,常常聊天到日落西山。夏侯婴在县里当官之后,与刘邦的交往更加密切。有一次他和刘邦在玩笑中被刘邦失手打伤。有人趁机告刘邦为官打人,要求严惩。夏侯婴出面为刘邦辩解,结果反以伪证罪被判监禁,蹲了一年多牢房,刘邦沛县起兵时,夏侯婴积极参与,率兵作战。官为“太仆”、“常奉车”,破秦入关后,赐爵昭平侯。刘邦大败于彭城,狼狈逃跑时,他救了吕后与刘盈(刘邦的儿子,后来的汉惠帝)及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。刘邦做了皇帝后,封他为汝阴侯,谥文侯。

灌婴是睢阳人,原来是贩卖丝绸的小贩,在刘邦势力渐大时前来投奔。他后来成为刘邦的心腹,立下了不少战功。

《汉书》因为这四人都出身微贱,却做了高官,所以称他们为“攀龙附凤”。善借外力的人最容易成功,借别人的力量、金钱、智慧、名望甚至社会关系,用以扩充自己的大脑,延伸自己的手脚,提高赚钱能力,正所谓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“钱途”,这就是“攀龙附凤,巧结贵人”的真正意味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  • 男朋友迟迟不回信息原因(探讨男性不回消息的6个最常见原因)

    在一个沟通就像发送短信一样简单的世界中,遇到不回复的人可能会非常令人沮丧,特别是那个人是你关心或感兴趣的人。无论是亲密的朋友,同事,可能你几个小时前给他发了信息,但一天过去了他还没有回复你?在手机不离身的时代,每一条信息都不会被忽略,你知道他已读了你的消息,但迟迟等不到回复。在今天的帖子中,我将讨论

    2025-08-11 01:48:06

  • 冷静期最需要做的事情(恋人在争吵的冷静期间,要这样做)

    两个人互相喜欢在一起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,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,想法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,这种时候争吵毫无意义,不要只是要求对方按照你的思维你的想法去做。争吵不可怕,甚至有时候吵架是恋爱关系的调剂,最怕的就是以努力让对方接受听从你的观点为目的的吵架。这样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争论谁对谁错了,而是你的控

    2025-08-10 09:05:12

  • 女人想要拥有和睦的夫妻关系就要这样做(女人越是这样做,夫妻关系越和谐)

    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”。理想中的夫妻关系,应该是充满信任的,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、情感的磨练。茫茫人海,为什么就是你两走到了一起呢?这是前生的债,今世的缘。百年修得同船渡,千年才能修得共枕眠。既然缘分到了,就应该好好珍惜。最怕的就是“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来时各自飞”,可以共富贵,却难以共患难的

    2025-08-10 05:48:28

  • 谈恋爱怎么分手不伤感情(分手的时候,怎么做才不会伤到对方?)

    看到了一个蛮有趣的问题,感觉可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。分手的时候,怎么做才不会伤到对方?说实话,分手这件事,只要做出来了,大概率是会伤害到对方的,不管男女。除非对方已经不爱了,不然的话,不管以哪种形式分手,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。毕竟,只要深爱过,那种真心错付的感觉,真的可以撕裂一个人。所以,时常建议大家,

    2025-08-09 22:15:07

  • 在什么情况下分手容易复合?(这四种分手原因,挽回几率最大)

    调查发现,情侣之间,65%的人曾在分手后与前任复合过(Halpern-Meekin, et al., 2013),而对于离婚--复婚的研究发现,46%的人曾尝试过寻求复合(Wineberg, 1996),而大约有15%-17%的人在离婚后最终复婚(Kitson, 1985)。 不仅如此,在分手--复

    2025-08-09 15:19:26